My Blog

惜食惜福 樂活樂行

2017年4月30日

我上星期出席香港女工商專業人員聯會舉辦的「傳承惜食」計劃頒獎典禮,支持工商界在社區推動源頭減廢及惜食文化。計劃推出至今,已表揚了300多間機構和60個家庭在減少廚餘的出色表現。

談到減少廚餘,大家腦海中必然會浮現眼闊肚窄的「大嘥鬼」。「大嘥鬼」是政府在2013年5月推出「惜食香港運動」的代言人,如今已成為人見人愛的惜食標誌。有網民甚至戲言,「大嘥鬼」愈看愈「靚仔」了!

香港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國際都會。本屆政府在2012年就任初期,香港錄得每天9 000多公噸的固體廢物,其中廚餘約佔四成共3 600公噸,相當於約250架雙層巴士的重量,一年下來累計是約100 000輛雙層巴士,數字不可謂不驚人。因此,我們一直致力推動惜食減廢、食物捐贈、廚餘收集和轉廢為能四個策略,目標是在2022年或之前把棄置在堆填區的人均廚餘量減少四成。

我們已看到減廢逐步取得成效。2015年的堆填區整體廚餘棄置量為每日3 382公噸,相比2014年下降約7%,每日減少258公噸,相等於約20部雙層巴士的重量;廚餘人均棄置量則下跌近8%。

這些令人鼓舞的成績,實在有賴環境局的積極推動、環保界及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令環保意識明顯加強,「惜食文化」漸見成效。我很高興現時香港的餐飲業、工商界、社福界和非政府機構,在社區各個層面支持剩食捐贈和分享的工作,把可食用的剩餘食物派發給有需要的人,重新分配資源,為基層市民送暖,又可以減少浪費,推動綠色生活,可謂一舉多得。

惜食可以從每一個人,每一頓飯,每一天開始,並持之以恆。香港是一個美食天堂,匯聚世界各地的美食,所以更不應該浪費。我更希望香港是一個惜食天堂,為惜物減廢和保護環境作出貢獻。除公務酬酢外,大部分時候我都會自備午飯,環保又健康。在空餘時間,我也會到山上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感受香港只有咫尺之遙的郊野風光。

近年,行山的市民愈來愈關注保育和環保。山上的垃圾少了,甚至有行山人士在背囊掛上一個垃圾袋,沿途收集自己製造的垃圾。漁農自然護理署在2015年9月首度推出「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公眾教育活動,以五條行山徑為試點,包括遠至大嶼山的鳳凰徑和全球十大最佳遠足徑龍脊,移除沿途垃圾箱,鼓勵行山人士帶走自己的垃圾,保護郊野環境和生態。

計劃推出近一年已成效卓著,在各試點收集到的垃圾,較活動推出前下跌約72%至97%不等,顯示行山人士身體力行,自己帶走自己的垃圾。去年底,我們推出第二階段計劃,移走半數逾250個垃圾箱。最終目標是移除所有遠足徑沿途垃圾箱,配合「山野不留痕」郊遊文化,保育郊野環境及生態。

「惜食香港運動」和「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的成功證明,我們都可以改變生活習慣,為環保出一分力,惜物減廢,保護香港的自然生態。綠色生活其實很簡單,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對環境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