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体育设施 促进全民运动
2018年1月14日
2017年是香港体育界的丰收年。我们的运动员表现出色,发挥高水准,在国际大赛表现卓越,包括在保龄球、游泳、剑击、桌球、壁球、乒乓球、拳击、单车、田径、滑浪风帆、羽毛球等项目,为香港创造历史佳绩,进一步证明香港体坛的实力及潜质。相信全港市民跟我一样,深感欣喜及骄傲。
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及支援体育项目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现正全力推行的「体育及康乐设施五年计划」。计划动用200亿元,在未来5年逐步开展26个工程项目,回应市民需求,大量增加和改善地区康体设施,推动全民运动。
计划包括两个运动场、九个足球场、一个体育馆、四个游泳池场馆、两个草地滚球场、一个单车场、四个网球场、11个户外篮球场及20个休憩用地共54项设施。
此外,特区政府将会为15个体育及康乐设施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当中包括香港大球场重建项目,以及马鞍山白石体育园项目等,涵盖全港18区。
另一个万众期待的启德体育园(体育园),工程正进行招标,预计可于今年(2018)下半年动工,2022至2023年间完成。体育园将会是香港最大型的综合体育设施,达致国际级水平,是一大亮点,有助吸引更多国际级体育项目和赛事来港,推动体育发展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
除了增加和改善康体设施,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及现有设施,提供数量更多和复盖范围更广的体育场地。试想想,市民在周末假期如能到住所附近的学校进行体育运动,既方便又能尽用场地,同时增加地区归属感,确实更有效推动全民运动。
「共享体育设施」的概念,正正是朝这方向发展的一条新出路。教育局与民政事务局于2017/18学年起推行「开放学校设施推动体育发展计划」,鼓励公营学校开放学校操场及活动室等设施,让外间体育团体举办体育活动。
在这计划下,如公营学校将设施租予认可的体育团体,除可在现行教育局租用学校设施指引下征收费用外,亦可获教育局及民政事务局发放津贴,以便学校可以聘请额外人手、支付额外水电开支、加强管理和保安、进行小规模维修等。
参与学校可于2017/18学年,获发首个活动二万元的津贴,其后每个活动则可获发津贴一万五千元,上限为每间学校每学年八万元。
现时推行计划的进展良好,教育局已于去年6月邀请公营学校参加计划,现阶段约30项代表队训练、青苗训练及地区体育活动于2017/18学年在学校进行。活动由10个体育团体主办,涵盖11个运动项目,受惠人次近800人。
教育局于去年11月邀请公营学校提交本学年第二轮申请,反应正面,令人鼓舞。目前两轮申请合计共超过130间公营学校表示愿意参与计划开放学校设施予体育团体,当中包括约70间中学及60 间小学,遍布港岛、九龙、新界共18区,当中48所来自16区的官立学校,显示特区政府发挥积极带头作用。
民政事务局现正处理体育团体提交2017/18学年的第二轮申请。有意参加计划的体育总会和其属会会员、地区体育会及其他符合资格的体育团体请在2月7日前向教育局递交「体育团体租用申请表」。我们鼓励体育团体直接联络学校,以便了解更多有关设施开放详情。
政府一直鼓励学校向校外团体开放设施,作为一项加强学校及社区合作的措施。虽然计划于本学年只邀请公营学校参加,但有直资学校也有开放设施予体育团体。位于天水围的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学就是一个好例子。该校从去年开始,尝试开放校内25米的游泳池予体育团体作非牟利活动使用,实行社区资源共享的理念。
教育局及民政事务局会向参与计划的公营学校和体育团体收集意见,继续优化计划。教育局正考虑下学年将计划扩展至直资学校,进一步落实「共享体育设施」的概念,并希望有更多体育活动可以利用学校设施进行。
这项措施可达到「三赢」的效果,即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加强学校及社区合作,以及充分善用空间,促进全民运动。
「共享」概念同时体现互相协作,社区共融的一面,包括民、官、学三方一同跳出传统框架,通过跨局及跨部门互相合作,以整体社会利益出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