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志

全民健康复盖

2018年4月1日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亦是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的周年纪念日。世卫每年会选定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议题,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而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健康复盖: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everyone, everywhere)

特区政府一直把「全民健康复盖」的理念融入本港的医疗卫生政策。香港的公营医疗服务是全球最具效率的医疗体系,在保障公共卫生上担当重要角色。

香港儿童医院大楼

多年来,特区政府竭力为每名市民提供全面的终身医护服务,在政府的大幅资助下,有需要的巿民能够以较低廉的收费使用公营医疗服务,并不会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适当治疗,真正落实「全民健康复盖」。

目前全港大约有9成的住院服务由公营医院提供,随香港人口老化加速,人均寿命延长和慢性病的增加,公营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香港是全球最长寿的地区,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1.3岁,女性为87.3岁,这也是一定程度上与特区政府在大幅资助下维持本港高质素、可靠、普及和复盖面广阔的公营医疗服务有关。面对未来社会和人口结构变化,医疗系统将承受重大压力,因此规划未来是特区政府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屯门医院手术室大楼扩建工程模拟图

我们关心市民的健康保障,特区政府大力投放资源于改善医疗体系及服务,确保长远持续发展。过去十年,政府投放的经常开支平均增长7%,在2018至19年度的公共医疗开支为712亿元,增长13.3%,占整体经常开支的17.5%。

医管局在2018至19年度的经常资助提高近60亿元,即增加11%,以增加病牀数目、手术室节数、普通科和专科门诊名额和相关人手等。政府会以三年为一周期,按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动逐步增加医管局的经常拨款,更有效地规划资源。

为了优化本港的医疗基础设施,以提升公营医疗服务的供应量和质素,特区政府和医管局逐步落实2016年公布已预留二千亿元的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已开展的项目包括广华医院、玛丽医院、葵涌医院及威尔斯亲王医院重建项目,联合医院、屯门医院手术室大楼和灵实医院扩建工程,以及在啓德发展区兴建的新急症医院,并会继续推行其他项目包括葛量洪医院和圣母医院重建计划等。

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预计可增加约5 000张病床、94个手术室、30张血液透析日间病床、3个肿瘤科中心以及设立一个配备先进仪器的神经科学中心。专科和普通科门诊诊所的服务量亦会分别增加2 857 800就诊人次(增加42%)和438 800人次(增加8%),有助大大缩减病人轮候的时间。

广华医院重建模拟图

我们会在今个立法年度休会前,就十年医院发展计划下的其中五个项目向财务委员会提交拨款申请,包括广华医院、玛丽医院、葛量洪医院和圣母医院的重建工程,以及在啓德发展区兴建新急症医院的工程。这些项目关乎民生,我热切期望财务委员会委员以香港长远利益及市民福祉为依归,实事求是地处理可优先审批拨款申请,以便我们能尽快开展工作,市民可尽早受惠。

同时,特区政府纾缓公营医疗服务的压力,已预留三千亿元作为初步预算,以配合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改善卫生署诊所设施,以及提升和增加医疗教学设施。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包括研究现址重建玛嘉烈医院和屯门医院、在京士柏用地(即伊利沙伯医院现址)兴建新医院,以及扩建北大屿山医院等,预计可加设3 0004 000张病牀,以及增加多项设施和诊症名额。

社区医疗设施同样重要,特区政府致力改善卫生署诊所设施,筹划其他公共医疗设施例如社区健康中心和日间医疗中心,以及于明年第三季在葵青区设立首间地区康健中心。

此外,我们亦会提升和增加大学医疗教学设施。我们早前邀请相关大学提交有关提升和增加医疗教学设施的建议,并会与他们讨论所需的财政资源。

事实上,现时医疗人手非常紧张,我理解医护人员面对的压力,所以人才培训的工作刻不容缓。过去十年,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医疗培训学额,大增约6成至接近1 800个,其中医科学士课程学额由250个增至470个,增幅近9成。

政府正与教资会商讨于未来三年,进一步增加医生、牙医、护士和相关专职医疗人员的资助学额。根据2017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位居全球第一,我们计划邀请相关大学和菲腊牙科医院积极研究再提升和增加教学设施,以加大培训医疗人才的容量。

医管局会聘请所有合资格的本地医科毕业生及提供相关专科培训。未来五年,将会有合共超过2 000位医科毕业生成为注册医生。医管局会尽力挽留现职的和适度重聘退休的医疗专业人才,以及更积极透过有限度注册的安排聘请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到公营医疗系统提供临床服务。

随着十年医院发展计划的展开,配合医疗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特区政府会全面检视公营医疗服务,制订蓝图,致力改善及发展市民需要的服务及设施,务求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迎接未来人口结构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