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志

走塑 走即弃

2018年8月26日

废塑胶泛滥问题迫在眉睫。过往3年,平均每日有超过2 000公吨废塑胶被弃置于堆填区,约占本港都市固体废物弃置总量的两成,当中塑胶樽、即弃塑胶餐具各约占废塑胶弃置量的一成。

处理废塑胶有两大挑战。首先,由于塑胶物料密度低、种类多、体积大,令收集、分类、贮存及运输废塑胶的成本高昂。此外,塑胶原材料价格持续偏低,导致废塑胶的回收成效不高。

自2018年1月起,内地开始禁止生活来源废塑胶进口。本地回收业界一直沿用的废塑胶回收作业模式(即收集、打扎和出口)已不可持续。

为展示政府回收废塑胶的决心,及提升公众对整体回收及减废措施的信心,政府现计划推行免费废塑胶回收服务先导计划(先导计划),以3个不同地区作试点,推行为期两年,预计今(2018)年底进行招标,2019年内逐步推行。

先导计划的回收服务主要复盖各区公私营住宅、学校、公营机构及环保署辖下的社区回收中心和「绿在区区」等。环保署将以服务合约形式聘请承办商直接从上述处所收集废塑胶,并作进一步处理,包括分拣、破碎、清洗及热熔等相应的循环再造工序,制成再生原材料或再造产品,转售出口或供应至本地市场,以确保回收后的废塑胶得到妥善处理。

事实上,不少市民常用的即弃塑胶/发泡胶餐具占本港废塑胶弃置量约10%。以2016年为例,每日于堆填区弃置约 2 000公吨废塑胶当中,塑胶餐具约150公吨;发泡胶餐具约40公吨。当中大部分均不可降解或降解十分缓慢,我们可以想像当即弃塑胶餐具一旦进入海洋环境便会存在一段很长时间,持续威胁海洋生物。

因此,源头「走塑」是最根本的方法。我是支持「走塑」的一份子,经常提醒自己、家人和同事减少使用即弃塑胶餐具,当然还有在购物时自备购物袋。同时,节庆派对也尽量不要贪一时方便。在短短几十分钟,每人吃一点点小食,就用掉了大量即弃餐具,很可能经历几十年也不能降解,「一次性短命餐具」对环境构成「长命」深远影响。

政府多管齐下积极减废,包括就塑胶饮品樽引入生产者责任制度,促进这些胶樽的回收和循环再造;同时亦会在本立法年度展开研究,了解各地对即弃塑胶餐具的规管,深入探讨适合本港的「走塑」方案。

政府一直致力鼓励食肆提供可重用的食物容器及餐具给堂食的顾客、避免使用发泡胶餐盒盛载外卖食物,以及欢迎顾客自备餐盒购买外卖食物等。而在这个暑假,环保署亦举办了「走塑沙滩 餐具先行」运动。现时泳滩附近共有51间餐厅食肆和小食亭参与,透过行动避免使用或派发胶饮管及即弃塑胶餐具,推动社会建立「走塑」风气。

为鼓励市民养成自携可重用水樽的习惯,从而推动源头减废,政府遵照停止在政府场地的自动售卖机出售一公升或以下的塑胶樽装水的新措施,适用在今年2月20日或之后进行招标的相关自动售卖机合约、租约/租赁协议或许可。

近年社会及市民大众「走塑」的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支持「走塑」,例如行山时自备水壶不买樽装水、喝冻饮时扬声「走饮管」、购物时自备环保袋等。商界方面,亦有更多餐厅为自备餐具的顾客提供优惠、有酒店使用可补充的按压式环保包装沐浴露取代胶樽装沐浴露、有展览场地安装饮水机方便参观人士等,各界群策群力,共同支持环保。

总的来说,应对废塑胶的问题,最有效方法是源头减废,市民的支持至为重要。我呼吁各界携手,一起「走塑、走即弃」,由推广减废生活模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