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字的启示
2018年9月9日
本港人口在过去40年增加接近六成,由1978年的467万增至今年逾744万(临时数字为7 448 900人)。单看数字,本港的劳动力应不是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港正面对人口急速高龄化和劳动力下降的双重挑战。
首先,长者(即65岁或以上)人口于未来20年按推算将增加接近1倍,由今年的127万人急升至2036年的23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的17.9%及31.1%。
第二、本港的生育水平在过去40多年大致呈现下跌的趋势。尽管生育率近年相对2003年的低位有所回升,但仍然持续在低水平。总和生育率从1971年的每千名女性有3 459名活产婴儿下降至2017年的1 125名,即平均每名妇女在生育龄期(15至49岁)只生育约一名孩子。按最新推算,总和生育率会继续维持在低水平,在2066年的数字为1 166名。
第三、整体劳动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按推算将会由2017年的364万上升至2019年至2022年期间367万至368万的高位,然后持续下降至2031年的351万,随后更下降至2066年的313万。整体劳动人口参与率(即劳动人口在1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按推算会由2017年的59.1%下降至2066年的49.6%。
上述数字显示,生育率持续处于低水平,劳动人口开始下降,劳动力不足都会拖慢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人口高龄化影响下,医疗和长者福利服务开支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加上开支增加,对本港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造成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人口结构改变带来的重大挑战。
我们的未来取决于今天的人口政策。本港需要提升劳动人口的生产力,尽量释放潜在劳动力,同时开拓新的人力补充来源。
要丰富香港的人力资本,优化及提升本地人才培育是重要策略,让本地人才拥有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促进向上流动,继而惠及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包括检讨学校课程、鼓励专上教育界别开办更多应对个别行业人力需求的课程及推广职业专才教育和持续进修。
同时,我们积极罗致外来人才,累积人才资本,并在不影响本地工人利益下进行,包括容许具备香港需要而又供应不足的技能、知识或经验的海外及内地人士透过不同的入境计划来港。我们亦鼓励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及移居海外的中国籍港人第二代子女回港发展。我在两个星期后便会到英国伦敦进行工作访问,并会趁机与部分当地的香港留学生及专业人士会晤,鼓励他们回港发展。
人才是发展创科的致胜关键,为积极吸引和培育顶尖人才,壮大发展创科产业所需的人才库,政府相继推出各项措施。
创新科技署亦于上月以先导形式开展为期五年的科技专才培育计划,在创新及科技基金预留五亿元,以培育及汇聚更多科技人才。当中包括博士专才库及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
在博士专才库企划下,获创新及科技基金拨款的机构、香港科技园公司和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的培育公司及从事创科工作的租户,可获资助聘用最多两名博士后专才从事研发工作。基金会为每名博士后专才提供每月32,000元津贴,最长24个月。有关博士后专才须持有本地大学或具特别认受性的非本地院校颁授的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自推出以来的短短两个多星期,我们已收到约80个申请,反应踊跃。
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以2:1的配对形式资助本地企业人员接受高端科技培训,尤其是与「工业4.0」有关的培训。计划由职业训练局管理,学员须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受聘于非政府和非受资助的本地企业。申请计划培训资助的公司,每一个财政年度的资助上限为港币五十万元。
此外,政府于上月(8月28日)公布首份香港人才清单,涵盖11项最能配合香港经济高增值及多元化发展的专业,吸引世界各地人才通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来港发展。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现时每年配额1 000个。
人才清单经广泛谘询持份者及业界而制订,有助香港在吸引国际人才时取得竞争优势,并带动本地人才发展,拓展经济增长及就业。
人力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因素,足够及优质的人力是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政府会矢志制订适切的人力政策,创设共融及有凝聚力的社会,积极促进社会,尤其年青人向上流动,使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