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志

凝聚各界  实践环保

2019年5月5日

被誉为「香港环保奥斯卡奖」之称的「香港环境卓越大奖」结果出炉,上星期一(4月29日),我以署理行政长官身分出席颁奖典礼嘉许获奖机构,表扬他们积极牵头带领业界实践环保管理。

本年共有47间机构获颁发金、银、铜奖,以及161间机构获颁发优异奖,同时表扬「2018香港绿色创新大奖」获奖机构,以及获认证的香港绿色机构。「2018香港环境卓越大奖」有接近2 000间机构参与,较十年前计划推出时大幅增加超过五倍,创历年新高。今年中小企的参与数字较去年大增近九成。

中小企提高环保意识,是我们所乐见的。中小企占香港的商业机构数目超过98%,他们提高关注环保,有助推动本港成为可持续的绿色城市。在某程度上,中小企实践环保是取决于机构负责人对环保的认同,以及他们对社会的承担。我冀望更多中小企为业界及青年人树立榜样,加入环保行列。

此外,我上星期亦为「惜食堂」于观塘开设的「丰膳坊」食物工房主持开幕典礼,推广「惜食」减废。「丰膳坊」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捐助七千万元设立,采用先进的「速冻」技术,制作「速冻」饭餐,一般保质期可长达四日。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一直支援非政府机构收集剩余食物,以作捐赠。截至2018年12月,「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已批出约6,800万元予37个非政府机构项目,预计可以回收约6,900公吨剩余食物,约有890万人次受惠。

为进一步减少厨余,政府推出「咪嘥嘢食店」计划鼓励餐饮业界提供餐食份量选择,让顾客按食量点餐,我呼吁更多餐厅食肆支持。

我们重视推动厨余源头减量、回收及循环再造的工作,其中座落于北大屿山小蚝湾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已于去年(2018年)开始接收厨余,每天能够处理200吨厨余;而第二期及第三期分别位于北区沙岭及元朗石岗,每天各自能够处理300吨厨余,期望设施可望最早于2022年及2026年投入运作。

创新及科技发展有助进一步推动环保。我们正研究利用污水处理厂推展「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技术,预期2026年结合第一、二及三期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香港整体的厨余处理能力至每日约900公吨,占全港厨余产生量的四分之一,足以处理全港的工商业厨余及部分家居厨余。

与此同时,为加强应对塑胶废物的挑战,政府会以身作则牵头在主要服务政府员工的场所停止提供胶饮管和发泡胶餐盒,并会在签订新合约及续约时,要求营办商避免使用即弃塑胶餐具。

为减少消耗塑胶樽装水,政府目标于三年内在政府场地,例如政府合署、公众休憩空间及位于私人大厦的政府服务中心等安装500部饮水机。政府场地内供公众使用的饮水机会由现有的2 700部增至3 200部,增幅约19%。

政府亦已决定优先处理占本港整体弃置废塑胶容器中约六成的塑胶饮料容器,并就这种容器推展生产者责任计划。与此同时,政府正筹备于今年下半年推行先导计划,评估利用逆向自动售货机收集废塑胶饮料容器的表现及成效,以及运送所收集的胶樽至本地回收商作进一步处理的运作细节。

在减废回收方面,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是重要一环。政府会继续推进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的条例草案。今年先增拨约三至四亿元加强支援减废回收。将来收费实施后的财政年度起,拨款会增加至每年约八至十亿元,与收费预算所得总收入相若,以达至「专款专用」的效果。

在环保节能方面,香港的成绩在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的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目前,香港每年使用能源超过28万太焦耳,总体能源强度跟2005年比较减少超过28%,成效有目共睹。接着我们目标是到了2025年减少40%。

香港在节约能源方面仍面对不少挑战,政府会继续推行不同的节能方案,缔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我们已预留九亿元推行节能,期望将达到政府建筑物用电量五年内(至2020年)减少5%的目标,并已成功在首三年减少用电4.9%。

在低碳转型方面,政府推动电力公司采用更洁净的能源以替代燃煤发电、在私营界别引入「上网电价」等,社会各界反应正面。

政府亦带头使用可再生能源,在过去两个财政年度已预留十亿元为政府场所安装这些设施,工程已陆续展开,今年会再增拨十亿元支持更多这类工程。此外,机电工程署推出为合资格的学校及非政府福利机构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以供发电,计划的第一批申请于上月(4月4日)截止,共接获超过160份申请,反应踊跃。

政府施政力求「创新」、「互动」和「协作」,环保也不例外。我恳请社会各界携手合作,以新思维和新技术,应对不同的环保课题,共同打造宜居、绿色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