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志

放榜在即   多元出路
顺境不骄   逆境不馁

2019年7月7日

配合特区政府施政新风,政府团队会多聆听,加强就不同政策或社会关心的议题,与跨阶层和不同背景的市民沟通,以更好地掌握社会脉搏,并希望透过主动接触青年,了解关心他们的需要,确保施政更到位。

上周我分别与不同政党的立法会议员会晤,就如何尽快处理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的议程及让香港重新出发坦诚沟通。

本周三(7月10日)是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文凭试)放榜日。考获理想成绩的同学固然高兴,成绩未如理想的同学,亦不用灰心,只要抱着「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信念,灵活地换另一条跑道继续努力奋斗,同样可达目的地,追寻个人梦想。

我寄语同学们,文凭试只是人生马拉松的其中一段很短路程,并非终点。今时今日,「一试定终生」的说法已不合时宜。大学不是唯一的升学途径,社会亦逐步改变过去「非读大学不可」的传统观念。同学们应将目光放远,按着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订定清晰的目标,努力上进,不断学习,前路必然是一条康庄大道。

报考文凭试的总人数持续下跌至今年的56 305人,而本港有22所可颁授本地学位的专上院校提供约300个学士学位课程和400个副学位课程。本地各类课程所提供的学额接近七万个,足以满足所有符合相关入学要求的文凭试毕业生在本港升学,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升学选择。

政府重视培育青年人,为他们提供优质教育。事实上,政府视教育开支为投资,因为人力资源是香港的重要资产。2019/20年度,教育方面的经常开支预算为906亿元,占政府总经常性开支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高踞首位。

在公帑资助界别方面,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公帑资助大学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维持每年15 000个。受惠于公帑资助和自资专上教育两个界别的发展,适龄人口组别中约有一半年青人能够入读学士学位程度的课程,若计及入读副学位课程的学生,现时修读专上课程的年青人超过七成。以2018/19学年为例,近两万名本地学生获取录入读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开办的资助学士学位课程(包括高年级入学),另外有约一万名新生入读政府资助的副学位课程(由职业训练局和教资会资助大学开办)。自资界别方面,获取录入读「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下37个课程的新生约1 800人。另外亦有约11 000人入读其他自资学士学位课程,当中大部分获政府每年提供免入息审查资助。而入读自资副学位课程的新生则有近18 000人。

此外,政府积极提升副学位毕业生的升学衔接,在2018/19学年教资会资助的学士学位课程高年级收生学额增至每年5 000名,让更多表现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升读资助学士学位课程。

由2017/18学年起,文凭试考获「3322」或以上成绩的合资格同学获提供每年约30,000元免入息审查的资助,升读本港指定自资院校的首年学士学位课程。副学位毕业生升读指定院校的相关衔接学位课程,亦可获资助。

「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由2018/19学年开始恒常化,资助学额会由每届约1 000名增加至约3 000名,资助学生修读指定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涵盖护理、建筑及工程、创意工业、物流、检测及认证、电脑科学、运动及康乐、金融科技、保险,以及旅游及款待等十大范畴,让年青人各展抱负。政府将由2019/20学年起透过该资助计划资助每届约2 000名学生修读指定的自资副学位课程。已入读有关课程的学生届时亦可享有资助。

除了传统的升学选择,职业专才教育(职专教育)课程是另一个选择。政府致力推动职专教育,培养年青人专业知识、实用技能和应有的态度,让他们发挥所长。职专教育涵盖不同程度的全日制及兼读制课程,包括学士学位、副学位、毅进文凭等。

职专教育绝不逊于传统学术教育,以专业及职业资历为基础,着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年青人获取专业的工作技能,学以致用。职专教育的毕业同学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同学们只要达到入学要求便可继续修读高级文凭或专业文凭,及后也可升读以专业/职业为本的学士学位课程。

升学以外,投身职场一样可以实践梦想。年青人可突破传统的职业观念及地域限制,勇于尝试多元及多阶进出的升学或就业途径,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蓝图。

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论同学继续升学或投身职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投身职场后可持续进修,努力增值,装备自己,确立个人发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