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 服务用心
2019年7月28日
天文台在7月2日发出今年首个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踏入夏季,香港天气炎热潮湿,亦是最有可能受台风影响的时候。去年共有6个热带气旋袭港,包括维持10小时「10号波」的超强台风「山竹」。天文台预测今年全年有4至7个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
很多人对天文台很好奇,它是如何应用科技来预测天气?上两星期(7月15日)我连同四名「与香港同行」计划的中学生,以及三名参加特区政府主办暑期实习计划的大学生到访香港天文台,了解部门透过科学和多元合作,提供气象及相关服务,提高本港防御天灾的能力。
当日我们参观了「天文台心脏地带」- 天气预测总部,在岑智明台长亲自引领及天文台其他专业同事的介绍下,了解天文台如何向公众及航空、航海、工业和工程界别提供24小时天气预报服务,以及辐射监测工作。
天气变化与所有市民息息相关,我和很多香港人一样,每天出门前都会打开「我的天文台」流动应用程式,查阅当日最新天气预测。天文台早于2010年推出「我的天文台」流动应用程式,至今总下载次数超越780万。除了查阅天气预报与最新警告,我们亦可透过定位服务开启定点天气及定点降雨预报服务,让市民在不同地点也可掌握该区的第一手天气资讯。
此外,天文台亦从多方面加强与市民沟通交流,其中「香港天文台 HKO」Facebook专页适时发放天气资讯与气象知识,短短一年多,追踪人数已超过15万。相信大家对去年超强台风「山竹」造成的破坏记忆犹新,天文台在「山竹」袭港前连续多日透过Facebook专页发出预警,提醒公众及早防范,风暴影响香港期间不断更新各区风力与风暴潮等资讯。
我们经常在夏季收到天文台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提醒市民慎防中暑,这是天文台自行研发的「暑热压力测量系统」监测。系统经过不断改良,在2009年成功在香港注册成为专利,为适时向市民发出酷热天气信息发挥很大作用。
航空气象亦是天文台致力研究的重要范畴,天文台在2002年开创全球首套业务应用「激光雷达风切变预警系统」,为机场预测及发出风切变预警,保障飞行安全。系统在2009年获得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的全年大奖,全球多国参考了香港经验,亦安装了类似的激光雷达风切变警告系统。现时香港国际机场安装了多台激光雷达,用作监测风切变、建筑物及飞机产生的湍流。世界气象组织亦于2018年委任天文台作为多普勒激光雷达航空应用试验平台。
为配合航机上的「无纸化机舱」,天文台亦与航空界合作,推出「我的航班天气」电子飞行包天气流动应用程式,让天气资讯活现在平板电脑上。这是全球首个由官方气象机构自行研发的同类型应用程式。在配备无线网络的航机上,机组人员可在飞行途中下载最新气象资讯。另外,天文台亦正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作,拟于今年(2019年)内透过香港国际机场的流动应用程式,为旅客提供超过300个目的地机场的天气信息。
在国际领域方面,天文台与世界气象组织于2018年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获指定为亚洲区的「临近预报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这充分肯定天文台在利用临近预报技术预测恶劣天气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特别一提,天文台自行开发、名为「小涡旋」的临近预报系统,亦荣获2019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中的商业方案大奖及商业方案(商业及公营机构)奖金奖。
此外,天文台亦为世界气象组织推出新版本的「恶劣天气信息中心网站」(SWIC 2.0),并正更新「世界天气信息服务网站」,以汇集各地官方气象服务机构就重大天气、水文和气候事件发出的权威警告信息。
另一方面,天文台、中国民用航空局及中国气象局联合建立的亚洲航空气象中心于去年正式运作。亚洲航空气象中心提供天气监测平台,就可能影响航空运作的雷暴、湍流、积冰等危险天气发出预报及预警,供邻近国家及地区的气象机构和航空业界参考。同时,中心亦提供一个平台,让各地预报员协调危险天气资料的内容,共同提升预报水平。
天文台走过百年岁月,为香港服务之余亦在世界气象工作及科技应用方面取得国际领先地位,成就得来不易。此外,天文台台长岑智明于今年(2019年)6月获选为世界气象组织的「天气、气候、水及相关环境服务与应用委员会」其中一位联合副主席,更凸显天文台和台长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认同和正面评价,实属港人的骄傲。
天文台以七个英文字母(SCIENCE科学) (竭诚服务Serve、用心关怀Care、灵活创新Innovate、热诚不懈Enthuse、培育传承Nurture、群策群力Collaborate、追求卓越Excel)连成一起作为核心价值。天文台同事「以科学保障生命安全,共创美好社会,成为卓越典范」的理念和工作热诚,为当日随行的「与香港同行」计划的学生及大学暑期实习生添加正能量,开拓他们的视野。
天文台的访问很有启发性。香港虽是弹丸之地,但在国际层面不同范畴享有领先地位,令港人引以为傲。这亦令我联想到天气纵然阴晴不定,遇到风浪,只要沉着应对,再大风雨过后总会有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