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中的一道彩虹 惠民措施接踵而来
2020年3月1日
由去年至今,本港受不利因素拖累,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历非常困难的一年。随着环球经济增长放缓,加上中美贸易摩擦阴霾不散,以及去年涉及暴力的社会事件持续大半年,严重打击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令香港雪上加霜,构成「三重打击」。
本港经济由去年(2019)上半年仅录得0.6%的轻微增长,到下半年更急转直下。全年合计收缩1.2%, 是十年(2009年)以来首次录得年度跌幅,与前两年的稳健增长形成非常强烈对比。
在「疫境」下,今年(2020至21)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具突破性。在非常时期,政府运用多年来积累的财政储备,以「撑企业、保就业、振经济、纾民困」为重点,果断务实、「大手笔」推出1,200亿元的逆周期措施,包括顺应民意向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发放10,000元,以鼓励和带动本地消费,同时纾缓市民的经济压力。措施料可惠及约700万人,涉及开支约710亿元,政府目标在今年暑假开始发放。《财政预算案》致力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稳定经济和支撑就业市场,突显整个政府问责团队带领香港渡过难关的决心和承担。
《财政预算案》的其他利民惠民措施包括宽减2019/20课税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20,000元,全港195万名纳税人受惠﹔2020/21年度住宅物业的全年差饷将获宽免,以每户每季1,500元为上限,估计惠及293万个住宅物业。
扶贫助弱方面,政府会发放多一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鼓励就业交通津贴亦会有相若安排,有关开支约42亿2,500万元。此外,政府会为公屋租住单位较低收入租户代缴一个月租金,涉及开支约18亿2,900万元;又会为参加2021年中学文凭考试学校考生代缴考试费,涉及开支约1亿5,000万元。
其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和社福三个民生范畴,继续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占总经常性开支接近六成,超过2,800亿元,五年来增幅达50%。
为协助包括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例如食肆、酒店、旅行社、零售业、电影院、运输业等)渡过难关,政府会在「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推出由政府作百分之百担保的特惠低息贷款。贷款额为合资格企业六个月薪酬和租金开支,以200万元为上限,还款期长达三年,可选择首六个月还息不还本。政府会为此提供最多共200亿元的信贷保证。
《财政预算案》既配合经济衰退期的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亦为香港长远应对挑战作前瞻性筹划,措施包括投放资源强化医疗设施和人手,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以扩阔本港经济基础。
政府从去年8月起接连推出四轮措施,共涉及超过300亿元,以纾民困、撑企业、保就业。去年10月的《施政报告》进一步宣布超过220项、涉及487亿元经营开支和248亿元非经营开支的新措施。大量改善民生的措施,为各个阶层的不同人士,尤其弱势社群提供更全面、针对性和更到位的支援。此外,行政长官今年1月中再公布十项改善民生制度性的新措施,涉及过百亿元每年经常开支,惠及过百万基层市民。
为全力应对当前疫情,政府刚于2月21日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300亿元的拨款成立「防疫抗疫基金」,实施24项防疫抗疫措施,以提升政府及相关各方应对疫情的能力,以及向受疫情重创或受防疫抗疫措施影响的企业及市民提供协助或援助。
由我担任主席的「防疫抗疫基金」督导委员会在上星期三(2月26日)举行首次会议,详细审视措施的进度、实施方法和时间表,并通过措施所涉及的承担金额。
各相关政策局及部门会尽快落实「防疫抗疫基金」的所有项目,并会就其负责的项目的执行细节、推行进度及开支等向督导委员会提交报告,让委员会就基金的运作进行有效监察,确保财政资源有效运用。
政府接二连三推出大量利民惠民的措施,可以说是接踵而来。政府会密切留意各项因素为本港经济和民生带来的影响,及时评估实际情况,以便适时推出新措施作出应对,并确保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审慎配合施政,并用得其所。我冀望立法会尽早通过《财政预算案》的拨款议案,让措施早日落实,造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