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全面部署退休保障 迎接高齡社會來臨

2017年4月16日

長壽自古是一種福氣,但扶貧委員會年多前討論退休保障時經常提到「長壽風險」。這技術名詞看似矛盾,卻帶出很實在的問題 — 當香港人愈來愈長壽,長者須面對可能在有生之年耗盡積蓄的風險。因此妥善管理長壽風險是退休保障的重要課題。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按揭證券公司)擬明年年中推出的終身年金計劃,協助擁有若干資產的長者將一筆過積蓄轉化成年金,每月向長者提供定額收入,直至百年歸老。一名退休人士如在65歲投入100萬元,便可在同年起每月拿取5,800元,終身獲保障。

早於2015年12月,扶貧委員會的退休保障諮詢文件已詳細討論公共年金計劃。我們在期後的6個月諮詢期收到不少支持的意見。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公布退休保障改善建議時有提及公共年金計劃,財政司司長在2月的《財政預算案》中全力配合。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及按揭證券公司於上周公布計劃,能在如此短時間內為這項突破性建議提出計劃細節,充分反映政府的高效率,爭分奪秒回應長者所需,群策群力完善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為應對人口老化挑戰的部署向前邁進重要的一步。

終身年金計劃在退休保障的重要性主要有兩方面。第一,計劃能鞏固多根支柱制度下的自願性儲蓄支柱,填補制度的不足。當長者生活津貼優化措施落實後,連同綜援計劃首年合共覆蓋近73萬(即六成)長者,每人每月會獲得約2,600元至超過10,000元不等的津貼,政府透過社會保障承擔起這些長者的長壽風險。餘下的四成長者在現行機制下須自行管理長壽風險,當中財政條件充裕的應能自給自足,政府特別擔心那些夾在中間、有若干積蓄但又不諳投資的中產長者。終身年金計劃由政府擁有的按揭證券公司營運和金管局負責投資,提供一個可靠的理財工具,為長者發放具吸引力的每月年金,增加退休生活的財政確定性,紓減中產長者因擔心未來財政而過度節衣縮食的壓力。

第二,終身年金計劃能結合其他支柱,更全面地為長者增添退休保障。隨着強積金日趨成熟,市民年屆65歲時積累的強積金供款會愈來愈多,終身年金計劃正好為這些退休儲蓄提供出路,協助長者有效管理儲蓄並獲得終身保障。另外,當長者年屆70歲時,按上述例子, 除每月獲得5,800元的年金外,他也可以毋須經濟審查在社會保障支柱下領取每月1,325元的「生果金」, 合共7,125元,讓他們更能安心地享受退休生活。現時在香港領取「生果金」的長者約24萬人。

不同支柱互相配合,相輔相成,從而讓整個制度發揮更大效用,也是政府這次處理退休保障的主要思維。為強化強積金支柱,今年的《施政報告》已明確提出了要逐步取消強積金「對沖」和其他改善建議,例如剛在本月初推出的預設投資策略和探討建立eMPF中央電子平台。但由於強積金仍未能在短期內為長者提供足夠的退休收入,因此我們建議投入大量經常性資源,未來十年合共約760億元,強化社會保障支柱下的長者生活津貼,發揮補底作用,除向較貧困長者提供每月3,435元的高額津貼外,也會放寬資產上限惠及更多有需要長者。兩項措施實施後首年有合共58萬名長者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佔長者人口近五成,每人每年能領取3至4萬元。

為改善公共服務支柱,更好照顧長者的醫療需要,我們會為75歲或以上領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提供免費公營醫療或診所服務,惠及14萬名長者,並將長者醫療券的合資格年齡降至65歲,讓額外40萬名長者每年獲得2,000元資助使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立法會目前正就《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相關部門同事已準備就緒,待條例草案獲得通過後,會盡早推行上述和高齡津貼廣東計劃的一次性豁免措施。

政府也會在今年發行第二批銀色債券。待兩年的試驗計劃完成後,我們會檢視成效並考慮增加發行量和延長年期。按揭證券公司的另一長者產品「安老按揭」,為擁有住宅物業的長者提供穩定現金收入,但毋須搬離住所,直至終老,亦愈來愈受到長者的歡迎。

自2013年4月實施的長者生活津貼,以至過去幾年安老服務的多項新嘗試和不斷優化的$2乘車優惠計劃,以及今年初公布的全方位改善退休保障建議,將令2017-18年度長者社會保障、醫療、安老服務等經常性開支高達739億元(不包括公屋),即政府每10元的經常性開支便有約兩元惠及長者,彰顯政府在改善120萬名長者福祉的承擔和決心,並為政府日後的安老工作奠下良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