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扶貧停不了   防貧亦重要

2017年11月19日

今天是長者日,是一個重要日子。特區政府於1993年將「老人節」重新定名為「長者日」,藉此表達對長者的尊重及肯定長者對社會的貢獻,並同時宣揚積極樂頤年、老有所為等訊息。政府一直高度關注長者生活,尤其扶貧、安老、助弱,透過善用公共資源,解決貧窮問題。

上星期五(十一月十七日),我聯同相關局/部門的同事公布2016年香港貧窮情況的分析,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為今屆政府的扶貧工作展開序幕。自扶貧委員會在2013年首次公布官方「貧窮線」以來,這是第五次按年編制「貧窮線」及更新香港貧窮情況的分析。

在2016年,經濟溫和增長及勞工市場穩定,「貧窮線」門檻隨住戶收入改善而全面上升。與2015年比較,2016年政策介入前的貧窮數字輕微上升,貧窮人口為1 352 500人,貧窮率為19.9%。在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2016年的貧窮率微升0.4個百分點至14.7%,貧窮人口微增24 400人至995 800人,連續第四年低於100萬,貧窮情況大致平穩。

香港面對人口高齡化及結構性轉變,對整體貧窮數字構成上升壓力。2016年居於家庭住戶的長者人口比例較2015年上升0.6個百分點(45 600人)至15.7%。65歲及以上長者的貧窮率超過三成,顯著高於其他年齡組別。故此,2016年整體的貧窮數字輕微上升。

然而,「貧窮線」的計算有一定的局限性,「貧窮線」單以住戶收入為指標,即是只計算收入,並不計算資產,而長者大多已退休,一般沒有穩定收入,因此無收入的長者會被界定為貧窮,即使已退休的高資產長者,可能會被界定為「貧窮線」下的貧窮人口。

在約34萬名貧窮長者當中,87.6%(295400人)居於非綜援住戶,其中逾七成長者(211100人)沒有經濟需要申請綜援。另外,貧窮長者住戶中,逾六成居於沒有按揭的自置居所,比例創八年新高,亦反映不少貧窮長者擁有一定資產。

儘管如此,政府扶貧工作的力度持續加大,政府過去五年間投放於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大幅增加七成一,由428億上升至733億,顯示政府的承擔和重視。

本屆政府運用累積豐富的數據,以便用作社會分析和制定政策。我們不單只要做好扶貧工作,防貧工作才是政府的長遠目標。行政長官於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就「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將易名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提出改善措施,大刀闊斧改善計劃,包括將計劃擴展至一人住戶和增加津貼額,令更多自力更生的基層在職住戶受惠,讓計劃發揮扶貧及防貧的作用。我們預計在明年4月1日實施改善措施,初步估計約十萬個住戶(三十萬人)會受惠。

此外,我們推出多項措施加強對長者的支援,包括優化「長者生活津貼」。繼今年5月1日把「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限額放寬後,政府正籌備在明年年中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向合資格長者提供每人每月3, 435 元的高額津貼較現行的「長者生活津貼」高出約三分之一,估計將惠及數十萬長者。由於有關措施會追溯至今年5 月1 日生效,目前領取「長者生活津貼」而合資格申領「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人士屆時可一次過獲多發超過一萬元的津貼。

扶貧工作停不了,本屆政府與扶貧委員會繼續緊密合作,探討及處理貧窮問題,繼續監察本港的貧窮情況及了解政策措施的成效。展望未來,政府會繼續努力發展經濟,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並推出適切措施支援弱勢社群,讓大家生活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