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體育設施 促進全民運動
2018年1月14日
2017年是香港體育界的豐收年。我們的運動員表現出色,發揮高水準,在國際大賽表現卓越,包括在保齡球、游泳、劍擊、桌球、壁球、乒乓球、拳擊、單車、田徑、滑浪風帆、羽毛球等項目,為香港創造歷史佳績,進一步證明香港體壇的實力及潛質。相信全港市民跟我一樣,深感欣喜及驕傲。
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及支援體育項目全面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現正全力推行的「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計劃動用200億元,在未來5年逐步開展26個工程項目,回應市民需求,大量增加和改善地區康體設施,推動全民運動。
計劃包括兩個運動場、九個足球場、一個體育館、四個游泳池場館、兩個草地滾球場、一個單車場、四個網球場、11個戶外籃球場及20個休憩用地共54項設施。
此外,特區政府將會為15個體育及康樂設施項目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當中包括香港大球場重建項目,以及馬鞍山白石體育園項目等,涵蓋全港18區。
另一個萬眾期待的啟德體育園(體育園),工程正進行招標,預計可於今年(2018)下半年動工,2022至2023年間完成。體育園將會是香港最大型的綜合體育設施,達致國際級水平,是一大亮點,有助吸引更多國際級體育項目和賽事來港,推動體育發展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
除了增加和改善康體設施,我們要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間及現有設施,提供數量更多和覆蓋範圍更廣的體育場地。試想想,市民在周末假期如能到住所附近的學校進行體育運動,既方便又能盡用場地,同時增加地區歸屬感,確實更有效推動全民運動。
「共享體育設施」的概念,正正是朝這方向發展的一條新出路。教育局與民政事務局於2017/18學年起推行「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鼓勵公營學校開放學校操場及活動室等設施,讓外間體育團體舉辦體育活動。
在這計劃下,如公營學校將設施租予認可的體育團體,除可在現行教育局租用學校設施指引下徵收費用外,亦可獲教育局及民政事務局發放津貼,以便學校可以聘請額外人手、支付額外水電開支、加強管理和保安、進行小規模維修等。
參與學校可於2017/18學年,獲發首個活動二萬元的津貼,其後每個活動則可獲發津貼一萬五千元,上限為每間學校每學年八萬元。
現時推行計劃的進展良好,教育局已於去年6月邀請公營學校參加計劃,現階段約30項代表隊訓練、青苗訓練及地區體育活動於2017/18學年在學校進行。活動由10個體育團體主辦,涵蓋11個運動項目,受惠人次近800人。
教育局於去年11月邀請公營學校提交本學年第二輪申請,反應正面,令人鼓舞。目前兩輪申請合計共超過130間公營學校表示願意參與計劃開放學校設施予體育團體,當中包括約70間中學及60 間小學,遍佈港島、九龍、新界共18區,當中48所來自16區的官立學校,顯示特區政府發揮積極帶頭作用。
民政事務局現正處理體育團體提交2017/18學年的第二輪申請。有意參加計劃的體育總會和其屬會會員、地區體育會及其他符合資格的體育團體請在2月7日前向教育局遞交「體育團體租用申請表」。我們鼓勵體育團體直接聯絡學校,以便了解更多有關設施開放詳情。
政府一直鼓勵學校向校外團體開放設施,作為一項加強學校及社區合作的措施。雖然計劃於本學年只邀請公營學校參加,但有直資學校也有開放設施予體育團體。位於天水圍的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就是一個好例子。該校從去年開始,嘗試開放校內25米的游泳池予體育團體作非牟利活動使用,實行社區資源共享的理念。
教育局及民政事務局會向參與計劃的公營學校和體育團體收集意見,繼續優化計劃。教育局正考慮下學年將計劃擴展至直資學校,進一步落實「共享體育設施」的概念,並希望有更多體育活動可以利用學校設施進行。
這項措施可達到「三贏」的效果,即提升校園體育文化,加強學校及社區合作,以及充分善用空間,促進全民運動。
「共享」概念同時體現互相協作,社區共融的一面,包括民、官、學三方一同跳出傳統框架,通過跨局及跨部門互相合作,以整體社會利益出發,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