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惠民紓困措施全面落實

2019年6月2日

立法會於上月通過《2019年撥款條例草案》後,各項政府惠民紓困措施逐步落實。首先,我們預計最快於兩星期後(六月中旬),向現時領取社會保障各項津貼(包括長者生活津貼(長津)、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傷殘津貼、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人士發放額外一個月的標準金額,涉及開支約38億元,惠及約132萬人。

領取在職家庭津貼(職津)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交津)的人士同樣可享有額外一個月的津貼,預計約五萬個領取職津的住戶及三萬名領取交津的人士受惠,涉及額外開支約1億5,000萬元。

長者醫療券計劃方面,65歲或以上的合資格長者現時每年獲資助2,000元使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截至今年四月底,曾經使用醫療券的長者超過125萬人,約佔全港合資格長者人口的95%。每名合資格長者將於今年六月底獲發屬一次過的額外1,000元長者醫療券金額,而作為恆常措施,醫療券累積上限會由5,000元提高至8,000元,預計涉及開支約10億2,400萬元,估計有超過130萬名長者受惠。

多項利民紓困的措施惠及學生,符合資格有經濟需要的學生每人均可一次過自動獲發2,500元的津貼,並於2019年第三季起陸續發放,惠及約36萬人,涉及款額約8億9,300萬元。

我十分高興前日(5月31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政府為所有參加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作為一項一次過的寬免措施,約46 000名學生受惠,預算開支1億6,000萬元。以一名報考六科,即兩個語文及四個其他科目的學校考生計算,可獲代繳的考試費為3,132元。

為鼓勵市民加強裝備自己,政府已向持續進修基金額外注資100億元,由今年4月1日起實施優化措施,包括倍增資助上限至每人兩萬元,以及將申請人的年齡上限由65歲放寬至70歲等。

差餉寬減方面,已於今年(2019年)4月起至明年(2020年)3月底每個季度均有差餉寬減。每個應繳差餉物業的寬減額以每季1,500元為上限。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由今年1月1日起實施,為公共交通開支較高的市民減輕交通費用負擔。首四個月分別約235萬、194萬、236萬和218萬名市民受惠,發放補貼金額超過6億元。每月的16日起,市民可領取上一個月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領取每月補貼的限期為3個月。

我特別一提,因應有32萬名市民未有在領取補貼期限内領取1月份補貼,政府推出臨時特別安排,市民可於6月15日前盡快透過致電計劃熱線電話(2969 5500)登記,以申領逾期未領取的補貼(在6月15日之後的逾期申請將不獲受理)。

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措施和一次過惠民措施,有助紓緩基層家庭生活壓力,讓我舉一個例子說明。

假設申請的基層住戶有五名成員,包括全職工作(每月工作192小時)的父親、擔任家庭主婦的母親、兩個就讀中學的子女,而其中一名子女是下年度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以及正在領取高額長津的70歲祖母。該住戶每月入息為21,000元﹔擁有的資產值為57萬元。

根據在職家庭津貼(職津)的計算方法,父親可獲每月高額津貼(即1,200元)﹔兩名子女均符合兒童津貼的資格(每人每月1,000元,即合共2,000元)。另外,祖母領取高額的長津每月為3,585元。(直至2019年4月,在約54萬名長津受惠者當中,約有九成(約49萬名)為高額長津領取者,即每月領取3,585元;其餘約一成(約5萬名)則為普通額長津領取者,即每月領取2,675元)。

這個基層住戶可獲發放額外一個月3,200元的職津,連同祖母領取高額長津每月3,585元,合計可額外領取6,785元。

如計及兩名子女獲發合共5,000元的學生津貼(2,500元X2人),以及其中一名子女獲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3,132元(以報考兩個語文及四個其他科目計算),即合共津貼8,132元,通過各項紓困措施,這個基層住戶可獲額外發放14,917元(6,785元+8,132元)。

政府每年投放約六成經常開支於教育、醫療和福利三大民生範疇,2019/2020財政年度相關開支約為2,555億元,較上年度增加約7.7%。對比過去兩個財政年度投放於教育、醫療和福利的經常開支的按年平均增長分別為6.3%、13.5%和13.6%。

本屆政府致力構建一個關愛共融平等的社會。正所謂「民生無小事」,無論大事或小事,只要關乎民生,政府都會高度重視,急民之所急。

行政長官上任至今發表了兩份《施政報告》,提出近五百項政策措施,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優化管治、房屋與土地供應、發展多元經濟、改善民生、培育人才、建設宜居城市和與青年同行等。本屆政府上任不足兩年,在多個範疇取得階段性的豐碩工作成果。

在《2018年施政報告》開列合共240多項新政策措施,截至五月初約有12%(即29項)已完成、其餘約八成半正按計劃推展。

多項惠民利民措施陸續全面落實。本屆政府會繼續以「關心」、「聆聽」、「行動」的務實態度,以「創新」、「互動」、「協作」的原則,積極施政。行政長官、整個問責班子以至十七萬公務員團隊,均會盡心盡力為社會服務,共同努力,為香港解民困、謀福祉。我們會繼續善用一國之本,兩制之利的獨特優勢,發展經濟,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