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重新出發 重建互信和諧
培育創科人才 掌握無限機遇
2019年6月23日
特區政府已完全停止《逃犯條例》的修例工作,並清楚表明本屆立法會會期明年七月結束,條例草案屆時將自動失效,政府會接受這事實。
行政長官已就政府修例工作不足,誠心向市民致歉,並強調政府會以開放態度,虛心聆聽社會聲音,並以最謙卑和最誠意態度接受批評,竭力服務市民,令政府未來施政更貼近民意,更切合市民需要,希望社會各界體諒和包容。
香港今日的成就得來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我深信每位熱愛香港的市民,都認同要維護及尊重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包括法治、司法獨立、人權、自由、包容及多元社會。
香港要盡快回復平靜。讓我們一起向前看,向前走,重新出發,重建互信,努力建設香港。未來三年,特區政府會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加強與青年溝通,為他們開拓發展空間,促進向上流動的機會。
過去兩年,特區政府做了不少實事。行政長官上任至今發表了兩份《施政報告》,提出近五百項政策措施,在多個範疇取得階段性成果。
以創科發展為例,為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和把握新機遇,其中關鍵是推動創科發展,在創科路上要急起直追,努力培育優秀人才,為資訊科技、研發和產業發展注入「新血」。
在培育科研人才方面,在2018/19學年,分別有30 091及 5 033名學生修讀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與「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STEM)教育相關的全日制學士學位及研究院課程。比較十年前,STEM相關全日制學士學位及研究院課程的學生人數分別大幅增加了59.3%及46.8%。
為培育本地研究專才,我們鼓勵更多本地畢業生修讀研究院研究課程。政府已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由2018/19學年起為修讀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免入息審查的學費豁免。在過去一年,計劃下的資助金額約7,200萬元,超過1 800名學生受惠。
科研工作是其中一個具吸引力和具前景的選擇,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向研究基金注資200億元,大幅增加研究撥款,提供更穩定的研究資金來源;預留30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推動私人/私營機構向研究界提供研發資金和捐款;並預留約每年1億9千萬元的經常開支,以支持研究資助局增設三項嶄新的傑出學者計劃,從而加強培育、挽留及擴大研究人才庫,有助發展本港的科研生態環境。
加強「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是政府推動創科發展的八大方向之一。我們希望學生能通過參與STEM學習活動,綜合運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發揮創意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好好裝備自己,以應對經濟、科學和科技的急速發展,以及社會的種種挑戰。
政府提出在未來三個學年(2019/20年至2021/22年)撥款五億元,向全港所有資助中學提供最高100萬元資助,推行「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以提升校內資訊科技設備和設施,以及舉辦相關的課外活動,讓同學打下紮實的資訊科技基礎,藉以壯大創科人才的供應。「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受惠學校包括全港所有大約500間資助中學。
我們正就項目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撥款通過後,學校會積極準備參與計劃,申請資助購置資訊科技設備,例如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套件、語音識別套件、無人機編程設備、編程機械人套件、虛擬實境裝置等,以及安排同學參與相關的課外活動,例如編程班、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編程項目、無人機編程活動及製作虛擬實境場景等。
科普教育是推動創科發展的重要一環。通過在課堂內外「手腦並用」的STEM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科學及科技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從而加強他們的創造、協作和解決問題能力,啟發創新思維。
教育不限於課堂學習,我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促進全人發展。政府由下學年(2019/20年)起,每年撥款約九億元,向公營學校及直資學校發放全新、恆常的「全方位學習津貼」。以開設24班的學校為例,小學可獲約75萬元,中學可獲約116萬元。
政府支援學校在現有基礎上大力推展全方位學習,學校可因應校情和學生的需要,配合課程,運用此新增津貼,在校內推動STEM教育及安排創新科技行業相關的學習活動,例如職場體驗、行業講座、探訪境內外的創科企業或機構,以助學生了解相關行業的工作情況及發展,探索個人志趣及能力,為未來升學就業訂立目標。
創新及科技浪潮席捲全球,為我們帶來機遇和挑戰。發展創科以帶動多元經濟發展是社會的共識,而培育與創新科技相關的多元人才則是穩勝的關鍵。政府會持續與不同持份者協作,包括學界、專業團體、非政府機構,以及科技企業等,努力栽培下一代成為創科「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