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創新 服務用心
2019年7月28日
天文台在7月2日發出今年首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踏入夏季,香港天氣炎熱潮濕,亦是最有可能受颱風影響的時候。去年共有6個熱帶氣旋襲港,包括維持10小時「10號波」的超強颱風「山竹」。天文台預測今年全年有4至7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
很多人對天文台很好奇,它是如何應用科技來預測天氣?上兩星期(7月15日)我連同四名「與香港同行」計劃的中學生,以及三名參加特區政府主辦暑期實習計劃的大學生到訪香港天文台,了解部門透過科學和多元合作,提供氣象及相關服務,提高本港防禦天災的能力。
當日我們參觀了「天文台心臟地帶」- 天氣預測總部,在岑智明台長親自引領及天文台其他專業同事的介紹下,了解天文台如何向公眾及航空、航海、工業和工程界別提供24小時天氣預報服務,以及輻射監測工作。
天氣變化與所有市民息息相關,我和很多香港人一樣,每天出門前都會打開「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查閱當日最新天氣預測。天文台早於2010年推出「我的天文台」流動應用程式,至今總下載次數超越780萬。除了查閱天氣預報與最新警告,我們亦可透過定位服務開啟定點天氣及定點降雨預報服務,讓市民在不同地點也可掌握該區的第一手天氣資訊。
此外,天文台亦從多方面加強與市民溝通交流,其中「香港天文台 HKO」Facebook專頁適時發放天氣資訊與氣象知識,短短一年多,追蹤人數已超過15萬。相信大家對去年超強颱風「山竹」造成的破壞記憶猶新,天文台在「山竹」襲港前連續多日透過Facebook專頁發出預警,提醒公眾及早防範,風暴影響香港期間不斷更新各區風力與風暴潮等資訊。
我們經常在夏季收到天文台發出的「酷熱天氣警告」,提醒市民慎防中暑,這是天文台自行研發的「暑熱壓力測量系統」監測。系統經過不斷改良,在2009年成功在香港註冊成為專利,為適時向市民發出酷熱天氣信息發揮很大作用。
航空氣象亦是天文台致力研究的重要範疇,天文台在2002年開創全球首套業務應用「激光雷達風切變預警系統」,為機場預測及發出風切變預警,保障飛行安全。系統在2009年獲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全年大獎,全球多國參考了香港經驗,亦安裝了類似的激光雷達風切變警告系統。現時香港國際機場安裝了多台激光雷達,用作監測風切變、建築物及飛機產生的湍流。世界氣象組織亦於2018年委任天文台作為多普勒激光雷達航空應用試驗平台。
為配合航機上的「無紙化機艙」,天文台亦與航空界合作,推出「我的航班天氣」電子飛行包天氣流動應用程式,讓天氣資訊活現在平板電腦上。這是全球首個由官方氣象機構自行研發的同類型應用程式。在配備無線網絡的航機上,機組人員可在飛行途中下載最新氣象資訊。另外,天文台亦正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合作,擬於今年(2019年)內透過香港國際機場的流動應用程式,為旅客提供超過300個目的地機場的天氣信息。
在國際領域方面,天文台與世界氣象組織於2018年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並獲指定為亞洲區的「臨近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這充分肯定天文台在利用臨近預報技術預測惡劣天氣方面的地位舉足輕重。特別一提,天文台自行開發、名為「小渦旋」的臨近預報系統,亦榮獲2019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中的商業方案大獎及商業方案(商業及公營機構)獎金獎。
此外,天文台亦為世界氣象組織推出新版本的「惡劣天氣信息中心網站」(SWIC 2.0),並正更新「世界天氣信息服務網站」,以匯集各地官方氣象服務機構就重大天氣、水文和氣候事件發出的權威警告信息。
另一方面,天文台、中國民用航空局及中國氣象局聯合建立的亞洲航空氣象中心於去年正式運作。亞洲航空氣象中心提供天氣監測平台,就可能影響航空運作的雷暴、湍流、積冰等危險天氣發出預報及預警,供鄰近國家及地區的氣象機構和航空業界參考。同時,中心亦提供一個平台,讓各地預報員協調危險天氣資料的內容,共同提升預報水平。
天文台走過百年歲月,為香港服務之餘亦在世界氣象工作及科技應用方面取得國際領先地位,成就得來不易。此外,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於今年(2019年)6月獲選為世界氣象組織的「天氣、氣候、水及相關環境服務與應用委員會」其中一位聯合副主席,更凸顯天文台和台長的貢獻得到國際社會認同和正面評價,實屬港人的驕傲。
天文台以七個英文字母(SCIENCE科學) (竭誠服務Serve、用心關懷Care、靈活創新Innovate、熱誠不懈Enthuse、培育傳承Nurture、群策群力Collaborate、追求卓越Excel)連成一起作為核心價值。天文台同事「以科學保障生命安全,共創美好社會,成為卓越典範」的理念和工作熱誠,為當日隨行的「與香港同行」計劃的學生及大學暑期實習生添加正能量,開拓他們的視野。
天文台的訪問很有啟發性。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在國際層面不同範疇享有領先地位,令港人引以為傲。這亦令我聯想到天氣縱然陰晴不定,遇到風浪,只要沉著應對,再大風雨過後總會有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