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意處理社會深層次矛盾
2019年11月3日
民生無小事,改善民生是政府施政重點之一。政府充分明白香港存在著房屋問題、貧富懸殊,以及青年向上流動等各種社會深層次矛盾,因此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新措施,以支援家庭、鼓勵就業、愛護兒童、和保護民康的理念,進一步改善民生。
在2019至2020財政年度,政府在社會福利、教育、醫療衞生範疇的經常開支預算超過2,500億元,佔整體經常開支58%。單是社會福利範疇的經常開支預算為843億元,與2012至2013財政年度相比,增幅近一倍(97%)。這些數字說明政府持續投放大量資源,竭力改善民生的決心。
弱勢社群需要政府運用公共資源扶持。為應對人口高齡化加速的趨勢,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和公共福利金計劃(包括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傷殘津貼等)近十年的經常開支,已由2010至2011年度的258億元增加至2019至2020年度預計的約536億元,開支增幅高達108%。
除現金援助外,政府理解其他服務為本的支援對改善基層市民生活質素的重要性。《施政報告》吸納了社會各界及不同階層人士的意見,提出多項新措施,以期為弱勢社群提供更全面、針對性和更到位的支援。讓我扼要介紹一些措施。
擴展過渡性房屋
- 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是應對房屋問題果斷的新措施之一。政府預留50億元,在未來三年合共提供10 000個單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
鼓勵就業,支援家庭
- 為紓緩自力更生基層打工仔住戶的經濟負擔,全面調高在職家庭津貼(職津)的金額,增加與工時掛鈎的住戶津貼16.7%至25%,並把兒童津貼大幅增加40%。以育有兩名合資格兒童的四人住戶為例,其每月最高津貼額將由3,200元增加30%至4,200元,預計每年增加開支約4億6千萬元。截至今年9月底,約有46 000住戶受惠。
- 優化綜援計劃,將每月最高豁免計算入息的限額由2,500元增加60%至4,000元、加強就業支援服務、並將多項補助金和特別津貼擴展至合資格非長者健全受助人,以及按住戶人數把租金津貼的最高金額增加約3%至27%,預計每年增加開支約9億6千萬元。
加強社區安老
- 在「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下增加3 000個服務名額﹔增加「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1 000張服務券至總數8 000張。
愛護兒童
- 優化課餘託管服務,增加2 500個豁免全費名額、放寬申請資格、提高資助額、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提供額外資助及簡化經濟審查程序等,惠及超過5 700名學童及其家庭。
- 將學生學習津貼恆常化,由2020至2021學年起,每位中學日校、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每年獲得2,500元津貼,預計全港約有90萬名學生受惠。
康復助弱顯關懷
- 為期望逐步達致學前康復服務「零輪候」的目標,政府於2020至2021學年起三個學年,每年增加1 000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名額至10 000個﹔由本年度到2021至2022年度,共新增約1 200多個特殊幼兒中心和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服務名額至6 700個、新增約3 800多個日間康復服務及住宿康復服務名額。
- 設立兩間新的康復服務中心推行社區護理服務試驗計劃;添置20輛復康巴士。
關愛基層
- 關愛基金除原本在紓困措施中為非公屋和沒有領取綜援的低收入住戶(「N無人士」)提供「一次過生活津貼」(即2020年項目)外,將於下個年度額發放多一次津貼。讓政府可以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推出恆常現金津貼計劃的研究,以更有效支援有需要人士。2020年項目預計將於2020年7月推出,總預算開支約為11億2千萬元,預計惠及約10萬5 500個住戶(約272 000人)。
優化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 補貼比率由現時超出400元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的四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而每月補貼金額上限則由現時300元提高至400元。政府每年提供的補貼金額會由23億元增至約31億元,惠及超過220萬市民。
今年的《施政報告》不少改善民生措施吸納了社會各界及各階層人士的意見,可說是一份由下而上,集思廣益,務實積極及果斷的施政報告。政府矢志處理長期積壓的社會矛盾,從紓緩房屋問題、貧富懸殊、向上流動方面來看,這些具體措施是好的開始。
與此同時,政府會邀請社會領袖、專家和學者,就社會深層次問題進行獨立研究和檢討,並提出建議。行政長官和司局長亦會繼續積極進行區訪,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聆聽市民的聲音,掌握社會脈搏。
政府熱切期望社會回歸平靜,解決社會矛盾固然重要,但我們當務之急是停止暴力、恢復秩序。縱然局面嚴峻,政府有信心、決心和能力處理這場風暴,努力修補社會撕裂。風雨過後有彩虹,讓我們以堅毅的精神攜手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