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地盡其用 多管齊下 切合需要

2020年1月5日

政府一直協助相關非政府機構,透過善用民間持有的土地資源,推展青年宿舍計劃,以相宜租金為在職青年提供嶄新、實而不華的獨立居住空間,達致協助在職青年向上流動的目標。

全港首個位於大埔、由香港青年協會(青協)負責興建和營運的青年宿舍項目即將落成,合共提供80個宿位。在申請期間(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4 日),青協共收到約900份申請,反應踴躍。後天(1月7日)將會在網上公布電腦抽籤結果,被抽出的申請者需出席面談。經核實申請資格和篩選後,預計首批租戶最快可於3月入住。

青年擁有獨立居住空間殊不容易。雖然首個青年宿舍提供的單位數量不多,但我們正積極與相關非政府機構推展和落實青年宿舍計劃下的其他六個項目,合共提供約3 300個宿位。

其中,保良局位於元朗馬田壆的項目提供1 680個宿位,是計劃下提供最多宿位的項目,預計於明年(2021年)第三季完成;東華三院位於上環和香港女童軍總會位於佐敦的項目已獲批撥款進行詳細設計,現正全力推行有關工作﹔香港青少年發展聯會位於旺角項目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已獲批核,即將展開施工前工作;聖公會位於元朗的項目,前期顧問研究也在最後階段;至於救世軍位於灣仔的項目,本年內會展開前期工程顧問研究。

此外,行政長官亦在2019年《施政報告》宣布,放寬青年宿舍計劃相關安排,容許青年宿舍租戶遞交或保留其個人公屋申請,並可在配額及計分制下繼續累積分數。

政府會密切留意社會對青年宿舍的需求,繼續與有興趣的非政府機構協商,以期提供更多單位。

青年宿舍計劃對滿足青年人住屋需求無疑是杯水車薪。事實上,這項計劃是向在職青年提供過渡性的協助,大量提高公私營房屋供應才能真正徹底解決問題。然而,香港面對嚴重土地供應短缺,我們要繼續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增加短、中及長期的公營房屋供應,以滿足社會對房屋的殷切需求。

覓地建屋需時,公私營房屋供應完全到位還需一段頗長時間。因此,政府積極協助和促成各項由民間團體主導和推行的短期措施,透過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

2019年《施政報告》公布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在未來三年提供合共10 000個單位。我們很高興在多方協作之下,截至2019年12月底已分階段合共公佈約8 000多個單位。其中包括先前已公佈的6 000個單位和另一發展商剛於上周(12月30日)宣佈以象徵式租金提供土地給民間團體,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去興建的2 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後者預計惠及逾6 000個家庭或二萬人。

財政方面,政府早前獲得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支持開立一筆為數50億元的資助過渡性房屋項目的工程費用計劃。我們會盡快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尋求撥款批准。

另外,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正繼續進行就於其他的政府及私人閒置土地上設立過渡性屋邨的可行性研究,並已徵得專業建築團體(包括香港建造商會、市建局和房協等)的支持,向有意承辦的民間團體提供專業意見和項目管理支援,承辦的民間團體會適時公佈詳情。

與此同時,面對樓宇老化的問題,政府重視舊樓維修工作。 雖然適時及妥善的樓宇保養及維修基本上是業主責任,政府亦了解到部分業主因缺乏經濟能力或技術知識,有實際困難履行其責任。

就此,政府於2019年10月公布額外注資105億元加強現時四項樓宇復修的資助計劃,亦逐步取得進展。其中包括增撥30億元於樓宇更新大行動2.0,預計受惠大廈由2 500座增至5 000座﹔增撥35億元於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預計受惠大廈由2 000座增至5 500座﹔增撥20億元於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預計優化的升降機 由5 000部 增至8 000 部﹔以及增撥20億元於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資助上限由現時四萬元增至八萬元,預計約有25 000業主受惠。

我們期望,額外資源可協助更多有需要業主,改善居住環境、保障樓宇安全和消除公眾安全隱患。

香港土地不足,房屋供應緊張,一直是困擾香港的「老大難」問題。現屆政府會以多管齊下的方式,處理這個深層次矛盾。雖然過程是艱巨,但只要我們下定決心,透過民、官、商合作,以及社會各界的全力支持,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