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病毒檢測  事不宜遲
創科抗疫  轉危為機

2020年9月6日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普及計劃)自9月1日正式開展,截至昨晚十時,於網上登記參與普及計劃的市民已達107萬。過去一星期,我先後巡視了設立於政府總部的普及計劃指揮中心,以及在大會堂、伊利沙伯體育館和上環體育館設立的社區檢測中心。各檢測中心運作暢順,有些中心的預約時段已滿額。市民整體反應正面及踴躍,不少完成檢測的市民表示網上預約簡單方便、檢測過程快捷、採樣安全。經評估社區檢測中心運作經驗及市民需求後,政府決定延長普及計劃四天至9月11日(本周五)。如有需要,可再延長多三天。

政府會盡最大努力,本著「願檢盡檢」的原則,除了讓市民安全有序便捷地接受採集樣本外,更會竭力在樣本測試中找出隱性患者,務求盡早徹底切斷病毒傳播鏈,有利本港早日遏制疫情,回復正軌。

事實上,從上周四開始,首次有樣本交衞生署覆檢後呈陽性,證實為確診個案。預料未來參與檢測的人數將會進一步增加,找出更多隱性患者,這正是普及計劃的理念和精神所在。假如這些隱性患者沒有參與檢測,隨時可能會不知不覺地把病毒傳播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再次引致群組感染及社區爆發。

八大理由參與檢測

為己,為人,為社區,市民應毫不猶豫,及早驗證自己是否隱性患者。讓我扼要歸納八大要檢測的理由:

  • 保障自己、家人、朋友和同事,以及整體社會利益,履行公民責任﹔
  • 達致「早識別、早隔離、早治療」的目的,切斷病毒傳播鏈,確保本港早日遏制疫情﹔
  • 檢測費用全免,預約簡單方便、檢測過程快捷和採樣安全﹔個人私隱受到充分保障﹔
  • 盡早結束目前的第三波疫情,讓政府逐步放寬防疫和社交距離措施,重開處所和恢復活動,重啟本港經濟活力, 加速各行各業復甦﹔
  • 為早日恢復跨境及出行往來創造條件,包括市民在商務、工作、探親、旅遊或家庭團聚的需要﹔
  • 減輕本港醫療系統的壓力和保障醫護人員﹔
  • 有助本港建立大規模的檢測能力﹔及
  • 為防控在秋冬季很可能會出現的第四波疫情作預演和準備,讓政府更好掌握社區感染情況,有助制定有效到位的防疫抗疫措施。

齊心協力  貢獻力量

全賴各社區檢測中心的醫療人員和政府同事協力齊心,國家核酸檢測支援隊的全力援助,令計劃得以順利進行。不過,普及計劃的成功將取決於市民的支持和配合,這也是本港防控疫情的關鍵。我要感謝超過一百萬市民已在網上預約接受病毒檢測。此外,有不少社團和地區組織協助市民登記預約,以及不少企業積極鼓勵僱員接受檢測,同心抗疫,他們的努力值得充分肯定。

上周五我視察上環體育館社區檢測中心。該中心的醫療人員由醫療輔助隊提供。為配合政府實施普及計劃,醫療輔助隊共安排200名志願隊員接受採樣訓練,並自9月1日起為包括上環體育館等四個檢測中心提供服務,每日共派出四名醫生、25名護士及30名受過相關訓練的隊員,負責於該四個中心內所設的35個採樣站的工作。醫療輔助隊除了積極參與檢測中心的工作外,亦護送接受檢疫人士往檢疫中心,並在檢疫中心支援衞生署的醫療服務,為政府在抗疫工作方面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援。

加強宣傳  澄清失實

有不少外籍家庭傭工(外傭)於今日放假休息。我特別呼籲外傭踴躍參與普及計劃,並建議其僱主積極鼓勵及協助外傭預約登記,就工作時間上作出彈性安排。政府正透過有關領事館及職業介紹所向外傭加強宣傳。

有人於網上及社交媒體散播有關普及計劃的誇張失實言論,更有人把錯誤的資料複製派給市民。我提醒大家小心辨識資訊的真偽,切勿受騙,錯失參加普及檢測、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機會。這些用心不良的人旨在抹黑計劃,減低市民參與意欲。此等行徑與全城同心抗疫的精神背道而馳,辜負一眾為抗疫付出努力的醫護人員、國家核酸檢測支援隊、前線抗疫員工及支持計劃的企業和市民,社會應予以譴責。

創科抗疫  轉危為機

在疫情的「新常態」下,應用資訊及通訊科技發揮了極其重要的關鍵作用,亦是幫助各行各業創出「生路」,撐過疫情,轉危為機。事實上,為提升本港的競爭力,確保經濟和社會持續及多元化發展,創新科技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政府在今年2月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本地情況互動地圖」,讓公眾迅速了解疫情發展情況,並利用低功耗藍芽科技電子手環,配合「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和地理圍欄技術,支援家居檢疫的工作。目前,政府已派發超過20萬條電子手環予接受檢疫人士使用。

公營機構、商界亦快速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充分應用視像會議及網上營商等平台,減低疫症對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我們應繼續善用科技,協助市民在「新常態」下盡快回復正常生活及出外消費的信心,復蘇經濟。

政府會在本港疫情穩定後落實使用「健康碼」。在粵港澳三地在聯防聯控的基礎下,適度放寬出入境限制和檢疫安排,方便有需要及合資格人士,可豁免強制檢疫往來三地,有序恢復三地居民正常往來及回復經濟活動。

有議員在區議會上動議要求政府永久擱置普及計劃和「港版健康碼」。我一再澄清,政府所計劃的「健康碼」,屬粵港澳互相豁免跨境人士強制檢疫的安排的一部分,該安排目前尚未推出。有關議員的舉措明顯是以政治凌駕市民的健康,爲反對而反對,罔顧市民福祉,匪夷所思。我要強調,肆意詆毀或抹黑政府的抗疫工作肯定不會得逞。

此外,政府正着手開發感染風險通知系統及應用程式(Exposure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App),協助有需要的業界及處所(例如餐廳、安老院、的士等)應對「新常態」下的營運環境,亦可以讓市民自願參與,在進入參與計劃的場所時,透過掃描二維碼(QR Code)將有關進出記錄儲存在自己流動電話內。當個別場所出現確診個案,相關用戶會透過應用程式收到感染風險通知。

政府亦會於今年第四季會推出「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政府服務平台,全力推動更多政府服務數碼化,以及進一步支援電子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務的發展。

我們會繼續推動在不同範疇採用創新科技,並將於今年第四季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更多措施,讓市民感受智慧城市及創新科技發展為他們的生活帶來的便捷及舒適。

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在131個經濟體中,香港今年的全球排名由去年(在129個經濟體中)第13位上升至第11位,並在亞洲經濟體中繼續位列第3位。

政府致力發展創新科技,在過去三年相關的承擔額已超過一千億元,通過提供科研的基礎設施,資助研發活動,以及匯聚及培育科技人才等方面入手。政府會繼續改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加強香港的優勢,全方位增強香港的創新能力。

打贏抗疫戰,盡快控制疫情,是當前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務,因這樣才能讓本港經濟恢復、市民回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