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強化追蹤  助力清零
吸才育才  乘勢起飛

2021年1月10日

新冠病毒病疫情雖然近日有稍為緩和的跡象,但情況仍然十分反覆,全社會切勿掉以輕心,必須繼續沉着應對,保持警覺。

靈活調動人力

為加強追蹤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的工作,政府已投入更多人手,提升追蹤效率。政府在啟德社區會堂設立的個案追蹤辦公室於明天﹙1月11日﹚開始運作,我前日到辦公室了解準備情況,並為同事打氣。政府動員紀律部隊人員協助追蹤個案工作,務能更專業化、更科學化及更迅速地進行追蹤,做好上游源頭把關及圍堵的工作,迅速切斷病毒傳播鏈。

新冠疫情嚴重威脅市民健康安全及重創經濟。抗疫是政府的首要任務,公務員隊伍作為政府的骨幹,實責無旁貸,應更有擔當和使命感,以身作則奮力抗疫,為香港早日達至「清零」的目標而努力。

創科抗疫

過去一年,政府一直積極利用創新科技支援防疫抗疫的工作,應對嚴峻挑戰和需要,例如推出「居安抗疫」和「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提供支援家居檢疫的低功耗藍牙電子手環、設立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網上預約系統,以及開發香港健康碼配合日後恢復通關等。政府亦已設立網站方便市民下載電子檢測記錄,和正開發新型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的預約系統。

設立電子檢測記錄系統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市民可以查詢及免費下載自己的檢測記錄。政府稍後會在系統加入「電子針卡」記錄,屆時市民可以利用「智方便」確認身份後,透過系統下載電子疫苗注射記錄。

新型冠狀病毒病疫苗即將供港,政府於本月會準備好疫苗接種計劃的網上預約系統,方便市民預約接種。完成預約後,系統會提供預約確認資料,並在接種日的前一天向市民發出手機短訊提示。

政府亦透過電子平台協助衞生防護中心聯繫相關部門的系統,直接查詢及下載確診者、其家人及密切接觸者的資料和相關出行記錄,可以幫助資訊收集和流通,協助個案調查、密切接觸者和其他接觸者的追蹤,以致密切接觸者需要入檢疫中心,整個流程可以透過電子平台做到更快,資料更準確。創科局會繼續協助不斷優化電子平台,加入更多資訊分享功能,支持衞生防護中心加快追蹤密切接觸者的工作。

重視創科  吸才育才

雖然疫情對本港營商環境帶來不少挑戰,但本港的創科發展仍然是生機勃勃。人才是香港推動創科的重要元素,隨著創新科技在不同領域和界別廣泛使用,各行各業對創科人才的需求殷切與日俱增。政府透過不同措施抓緊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並銳意積極培育及吸納科技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

政府於前日﹙1月8日﹚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並接受企業申請﹙網站﹚。計劃特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的名額,鼓勵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招聘本地大學STEM1學科的畢業生在本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參與創科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時間各佔約六至12個月。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10,000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計劃得到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期望香港青年人能放眼國家,把握大灣區的種種機遇,開拓更廣闊的事業發展方向。

「傑出創科學人計劃」

除了持續加強培訓本地人才外,香港必須維持匯萃全球人才的競爭力。特區政府將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資助本地大學聘任知名及傑出的海外學者及其團隊赴港進行STEM相關教研工作,初步名額為100名(不包括團隊的研究員)。資助將涵蓋赴港學者的薪金津貼、設立實驗室及其營運開支、研究員的津貼等。計劃有助本地大學在創科教研活動更上一層,從而增強香港創科團隊的能力。政府將稍後公布計劃詳情。

「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

為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培養本地的科技人才鋪路,政府在去年正式推出「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為每所公帑資助中學提供最高一百萬元資助,加強中學生在課程以外認識更多資訊科技的新發展如雲端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培養更多創科人才。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

政府一直利用創新科技改善公共服務,提高效率,做到便民利民,並積極推動香港發展成為智慧城市。上月(2020年12月)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了超過130項進一步構建香港成為智慧城市的措施。在推動「智慧政府」方面,政府將在「精明規管」計劃下推行電子牌照服務,於2022年中前將大部份牌照申請電子化,並推行「精簡政府服務」計劃,改革涉及申請和批核的政府服務。

另外,剛於上月底(2020年12月底)推出提供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的「智方便」平台,讓市民透過「智方便」流動應用程式以單一數碼身份,登入使用各項網上服務,便利市民輕鬆投入數碼生活。

港深合作  啟動大灣區引擎

政府正全力發展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以聯繫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港深創科園將與深圳科創園區共同組成為具有對應聚集力和協同效應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合作區」)。同時,我們正與深圳共同研究在港深創科園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讓有意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先盡快落戶,從而更善用港深的互補優勢。兩地亦正共同制定適用於合作區的聯合政策,提供科研資源、資金及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流動及支援措施,並將會共同對外推廣,攜手為合作區引入人才。

結語

以創新科技推動經濟增長是全球大勢所趨,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近年,香港的創科發展迅速,相關產業在2019年的增加價值比2018年上升了11.9%,遠高於整體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的升幅。根據投資推廣署調查,香港在2020年共有3 360間初創公司,比2019年增加6%,較2017年的水平更顯著上升51%。香港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2020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排名全球第五位,較2019年上升三位,是自報告發布以來香港最高的排名。

40年前國家改革開放造就香港經濟轉型騰飛。40年後的今日,國家發展一日千里,香港成為享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的國際大都會,本身具備競爭實力和許多優勢。憑藉國家的大力支持,只要我們擁抱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第二次重大歷史機遇,乘勢起飛,香港將可更上一層樓。此外,優秀的人力資源是香港最寶貴的資產,人力要靠吸才育才,把人才「引進來、走出去」,促進良性循環,香港青年人在大灣區尋求突破,裝備自己,往外闖吸收經驗,日後必成大器,在大灣區大舞台發揮所長或學成回港成為各行業的精英。


1 即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